产品服务

product

view more

技术产品

数据产品

信息产品

水质生态监控预警系统

面向水环境健康与饮用水源安全保障等国家重大需求,MMIS团队研发智能感知-数据挖掘-AI模型与科学数据可视化成套技术,形成水质生态监控预警系统,助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简介该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水生态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目标水域藻类群和水质多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监测和多站点联网监控。基于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开发数据汇聚、自动质控、AI模型预测的水生态智能监测预警系统,结合水质生态动力学模型...

查看更多

智慧渔业水质监控预警系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渔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趋紧,水域污染严重,濒危物种增多等。一些长期积累的生产生态矛盾尚未有效化解,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日益紧迫。当前,我国渔业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加强渔业管理,深入开发和利用渔业信息资源,开展智慧渔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而其中水质监控预警是保障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团队在...

查看更多

近岸海域赤潮监控预警系统

随着沿海地区人类活动日益增强,沿海地区赤潮灾害风险日益突出,成为了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然而赤潮发生的因素及机制复杂,如何构建赤潮监测预警体系,保障近岸海域赤潮监测预报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对赤潮灾害预警防治至关重要。MMIS团队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有限观测资料和实时监测技术,研发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赤潮预警模型技术,开发了近海赤潮监测预警模型应用系统,形成时效3-4天的赤潮发生等级预报,并在厦门湾...

查看更多

海漂垃圾智能识别与漂移轨迹预报系统

随着沿海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海漂垃圾污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近岸海域普遍多发的海洋污染现象。海漂垃圾污染会对海域产生重大影响,不仅影响海岸景观,威胁航行安全,还会使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针对海漂垃圾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问题,MMIS团队基于视频监控和卷积神经网络,研发了海漂垃圾智能识别技术,实现对流入目标海域垃圾的组成类别及面积进行定量估...

查看更多

prev
next
prev
next

海湾水质遥感

受气象、水文、潮汐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综合影响,河口海湾的氮磷浓度呈现了显著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常规的环境监测仅在少量站点取样分析,无法全面反映河口湾水质的空间分布,发展更高效的河口湾遥感监测技术迫在眉睫。研究团队利用较高重访频率的美国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影像获得与实测数据时空上匹配的遥感反射率,采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构建DIN和DIP的遥感反演算法模型,最终将模型应用到高空间分辨率(20 m)的...

查看更多

环境状态指数

EI指数可以反映海域环境状态、变化趋势(向好、向差)和空间差异。利用EI指数进行评估,充分考虑不同海域自然条件的本底差异,重点考察各个海域总体环境状态的变化趋势(向好或向差),用相对指标替代绝对指标,用综合指标替代单一指标,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自然变化、环境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内在联系。通过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环境指数排名,引导地方政府加强海洋环境治理,推进陆海统筹与可持续健康海洋目标的实现。2023年2...

查看更多

prev
next

应用服务

Application

view more

福建智慧渔业水质监控与预警系统

团队依托2020年度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项目,以宁德市三沙湾作为试点推广阶段,在渔业水质监测系统建设与养殖病害及赤潮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基于B-S架构与Portal-GIS的福建省渔排基水质智能监控信息系统,并纳入智慧海洋平台运行。通过网络传输,将现场监测数据自动传输到数据接收终端,实现数据自动质控与预处理、自动入库与可视化查询。构建水温与赤潮预警模型并在信息系统中集成,提供水质动态评估与决策支持。构建手机...

福建省滨海湿地碳汇

该系统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政策情景分析等手段,在厘清碳汇过程与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的滨海湿地碳计量方法,形成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的滨海湿地碳汇监测、模拟与评估系统。该系统可以快速提取红树林、盐沼等典型滨海湿地的空间分布,动态模拟滨海湿地碳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精准评估滨海湿地的碳汇能力与碳汇潜力。项目成果已推送集成到福建省生态云平台,为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发掘...

福建省赤潮预警信息服务系统

团队依托2020年度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项目,聚焦福建近海赤潮的预警及防控,构建赤潮立体实时监测体系,采用人工智能及数据同化技术,开发赤潮预警模型、赤潮轨迹预报模型,建立信息化技术和服务平台,促进 “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为福建省近海有害赤潮防控、生态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撑。目前该系统已部署在福建省海洋预报台业务化试运行。访问地址:福建省赤潮预警信息服务系统

福建省入海河流通量

采用入海断面的实测浓度与校正流量计算得到入海河流年(月)通量,入海河流的污染物浓度来源于环境监测部门数据,径流量来源于水文监测部门,径流量由水文测站校正到水质断面,或由相近流域的径流模数和汇水面积推算。通量数据包括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总氮、总磷,使用数据时要充分考虑实际监测与模型估算可能引起的误差。通过上述方法对福建省11条主要河流(鳌江、东溪、霍童溪、交溪、晋江、九龙江、龙江、闽江、木兰...

厦门湾海漂垃圾轨迹预报

大量垃圾进入海洋,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也影响海上旅游观光。团队基于视频监控和卷积神经网络,研发了海漂垃圾自动识别技术,基于精细化的水动力模型,开发了“厦门湾海漂垃圾漂浮轨迹预测系统”,目前已在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业务化运行,迄今发布千余份海漂垃圾每日预报单,服务海上环卫部门的垃圾精准打捞,为海漂垃圾日常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服务。该成果已推送集成到福建省生态云进行应用展示。海漂垃圾轨迹漂移轨迹预...

九龙江北溪水质生态监测预警系统

九龙江北溪水质生态监测系统是在现有水质环境自动化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了水生态自动监测系统与巡逻艇走航监测系统,能够对各站点及巡逻船传回的淡水藻类类群和水质多参数进行高频率监测,并准确、直观地在首页进行数据展示。针对数据亦可生成实时数据看板及日、月、年三个条件的信息报表,提供多维度地数据汇总。针对误差数据,系统采用制定数据规则及批量质控的方式提供手自一体的多元质控。本系统运用于九龙江北溪水生态环境与...

关于我们

about

view more

厦门大学海洋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MMIS)成立于2013年,是厦门大学和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共建的科技创新及服务平台。

秉持“一流学科、一流服务”的理念,依托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MMIS在整合海洋、生态、环境、信息等“双一流”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资源基础上,致力于智能监测、精细化模型和大数据应用等技术创新;深化“政产研学用”合作,着力高水平打造“海洋云”(Marine Cloud)信息服务平台,为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陆海统筹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新闻动态

news

view more
  • 31 2024-12

    数据服务|厦门大学海洋云“海岸带与海洋可持续发展时空大数据平台”上线试运行

  • 07 2024-12

    社会服务|陈能汪教授参加“中外对话:厦门会客厅里的国际故事会”活动

  • 15 2024-11

    中国访谈|洪华生: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保护家园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 13 2024-11

    科普教育|海洋科学开放日:MMIS中心带您领略数字赋能海洋